刘迅甫:小康路上的“百姓艺术家”文体 - 中国小康网

刘迅甫:小康路上的“百姓艺术家”
2020-01-09 09:19:14   来源:    
评论:0

  刘迅甫在写春联  2020年元月8日,农历己亥年腊月十四。素有百姓艺术家之称的诗人、书画家刘迅甫,同书法家李金星、周志伟、李俞汶、
640.webp.jpg

  刘迅甫在写春联

  2020年元月8日,农历己亥年腊月十四。素有“百姓艺术家”之称的诗人、书画家刘迅甫,同书法家李金星、周志伟、李俞汶、戴平、郑家喜、王建强等一道,冒着凛冽的寒风,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西集镇西集村,倾情挥毫,为村民送福、写春联,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。七十多岁的村民周大爷捧着红彤彤的对联,高兴得合不拢嘴,连声对记者说:“大书法家来咱村给咱写对联,我可舍不得贴门上,我得藏在家里。”

640.webp (1).jpg

  李金星在写春联

  算起来,这已经是刘迅甫为农民义务写春联的第39个年头了。

  三十九年,很短,在历史的长河里,不过是短短的一瞬。

  三十九年,很长,从1982年至今,国家与个人,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
 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三十九年,从稚拙走向成熟,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。这其间,岁月变迁,物是人非,可以说,改变,是一种必然。

640.webp (2).jpg

  周志伟在写春联

  刘迅甫这三十九年, 从家乡沈丘,到省会郑州,再到首都北京,工作地点一变再变;

  从初学平仄的文学青年,到《刘迅甫绝句三百首》名世,到《农民工之歌》享誉文坛,从而成为被评论家誉为“当代李白”的吟坛百家、当代中华诗词十八家,到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;

  从一名书画爱好者,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诗书画委员会委员,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,到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院长;

640.webp (3).jpg

  李俞汶在写春联

  可以说,他的一切都在变,而且越变越快,越变越有名气,越变越有影响。

  但是,也有不变的东西:

  从1982年他退伍回乡后,每年春节前,为家乡父老乡亲书写春联就成了他的“例行公事”。1991年,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。身份的改变,没有动摇他那一颗把艺术奉献给人民的赤子之心。

  其后这几十年,他无论人在何方,这件事都雷打不动。

640.webp (4).jpg

  戴平在写春联

  2003年,他到河南郑州创办诗书画院,就在当地开展这项活动。郑州附近的荥阳、中牟、新密、新郑、许昌、信阳等地都留下过他书写的身影。

 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,2007年,刚进入腊月,他便早早地订好了到荥阳泗水写春联的日程。谁知,临近出发的前一天,他的痛风病犯了,双脚疼得下不了地,医生要求他静养休息。但是他怎么也坐不住,一早晨便悄悄地溜出病房,让人半架半抬着和大家一起前往泗水,在凛冽的寒风中为农民写了一百多幅对联。回来后,立刻住进了医院。

640.webp (5).jpg

  郑家喜在写春联

  2011年,刘迅甫在北京,年关将近时,经济非常拮据。身边的朋友都劝他,生存和发展才是眼前的当务之急,写春联的事就算了吧。但是,在临回家过春节前两天,他依然买好红纸、墨汁和慰问品,带着诗书画院里十几位书法家到北京房山区务滋村,为当地的农民整整写了一天春联。

  一个人,把一件好事,坚持做了三十九年,这不仅仅是毅力,一定还有一种信念。

  那么,刘迅甫的信念是什么?源自何方?

  “首先,土地和农民是我艺术的源头。”刘迅甫说。

  他时常深情地回忆艺术的种子是如何在自己的心田里萌芽的。

640.webp (6).jpg

  王建强在写春联

  早年间,刘迅甫家乡村子里只有一位老先生会写春联。每到过年,大家就都买了红纸请他帮忙。刘迅甫8岁那年,刚上小学二年级,他拿上母亲买来的红纸到了老先生家里,可写春联的人实在太多了。漫长的等待中,看着老先生裁纸、写字,他想,何不看看他都写了些啥,然后回家自己动手呢?于是他挤到老先生身边仔细观察,在稚嫩的心田悄悄记下了“社会主义好,江山万年红”和横批“毛主席万岁”。

640.webp (7).jpg

  刘迅甫接受记者采访

  回到家里,他便自己写起了春联。

  左邻右舍听说小迅甫自己写了对联,都跑过去看。那字儿虽写得长胳膊短腿的,仍赢得一片赞扬声。往后,过年的时候,左邻右舍的春联就由小迅甫“承包”了。

640.webp (8).jpg

  公益人士李武德先生接受采访

  这件事对刘迅甫日后步入艺术殿堂非常重要。首先,从乡亲们排队请老先生写对联知道,能写好字是一件很风光的事。其次,一开始写字就受到肯定,这对他是莫大的鼓励。特别是看到邻居们拿着自己给写的对联时那高兴劲,他心底的成就感无法言表。刘迅甫深深体会到,父老乡亲需要欢乐,生他养他的土地需要文化的注入,而能够受到老百姓欢迎是一位艺术家莫大的幸福。

640.webp (9).jpg

  西集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强(左二)致欢迎辞

  2013年,刘迅甫被评为“中原十大孝子”, 组委会的颁奖词说:“他的艺术,植根于农村,他的心思,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农村。无论身份是农民还是艺术家,家乡的母亲、老人、父老乡亲,永远是刘迅甫心中的牵挂。刘迅甫用他的作品向世人证明,不只有阳春白雪才是艺术,一份接地气的孝义真情,更能打动人心。”

640.webp (10).jpg

  西集村村民接受采访

  他认为,艺术家必须有推己及人的情怀,视百姓为父母,和百姓同欢乐,共忧愁,才能有深情、大爱、至善、尽美的作品,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。

  因此,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坚持39年为农民写春联的义举,也看到了汶川地震、雅安地震后,他一次次发动书画院的艺术家捐赠书画作品数百幅,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牵挂。还看到了他为家乡46位老人春节期间送去衣物、米面、春联和艺术作品,给老人以祝福、温暖和慰藉。

640.webp (11).jpg

  通州区原政协主席王春元(右二)、西集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陈洪波(右一)到现场看望艺术家

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。一切来自人民,一切服务人民,使刘迅甫的作品赢得了人民的喜爱,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。他的纪实诗报告《农民工之歌》三次唱响人民大会堂,被五洲出版社译为英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,向世界传播。根据《农民工之歌》改编的大型现代音乐舞蹈诗剧《农民工之歌》2015年10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公演,盛况空前,引起强烈反响。他也被誉为“中原贤孝士,百姓艺术家”。

  近年来,有人对刘迅甫说,以前生活条件差,农村人家缺纸少墨,会写的人也少,为农民义务写对联,很受欢迎。近些年来,农村生活富裕了,还有必要这么做吗?

640.webp (12).jpg

  刘迅甫在“中原十大孝子”颁奖现场接受献花

  对此,刘迅甫的认识是,春节贴春联,辞旧迎新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,世代相传,历久弥新。那红纸上的方块字,承载着华夏儿女美好而朴素的祝福与期望。现在,农村生活是富裕了,但是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高了,更有条件追求高雅、讲究品位、崇尚文化、美化生活了。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与繁荣的基础所在,也是小康建设的内涵要求。坚持开展为农民义务书写对联活动,就是为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,增强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,为小康建设添砖加瓦。心系群众,服务人民,不忘初心,深接地气,乐为小康路上的“文化使者”,刘迅甫,是当之无愧的“百姓艺术家”!

大合影.jpg

  福气满堂

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
免责声明: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。